1、劳务派遣具有三方主体
在标准劳动关系中,存在两个主体,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单纯的“一对一”模式,没有第三方的介入。
2、存在两个合同
在劳动派遣中,至少应当存在两个合同:一是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二是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如果出现了劳务纠纷问题,也是由劳务公司直接与劳动者交涉。
3、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分离
在劳动派遣中,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的雇主,但却不是被派遣劳动者实际给付劳动的对象;相反,用工单位虽然并非劳动合同的相对方,但却是被派遣劳动者实际给付劳动的对象。
劳务派遣是否有意义?
劳务派遣是劳务经济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劳务派遣有促进就业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流动就业组织化,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到2000年止,产业从业人员占50.0%,而农村从业人数却占到全部从业人数的70.1%,就业的城镇化率严重滞后。由于农村人口增长即新增劳动力增长远快于城镇,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
2、使灵活就业组织化,有利于解决供需错位问题,降低风险以家政服务公司为例。家政服务公司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妇联等社会团体开办的;
二是民营的;
三是街道社区开办的社区服务中心中。其中,大量的是中介性质的,即公司收取双方的中介费、押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中介性质的家政服务对三方的风险都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公司,经常发生服务人员或客户违约的事件。
3、促进体制内就业机制转换劳务派遣在中国的特殊作用之一在于,它被作为一种利用现有资源、把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创业和就业的行动,促进了体制内就业机制的转换。
4、提高用工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劳务派遣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的微观功能是它基本的作用。首先,劳务派遣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只有当企业有用工需求,同时有资金实力、能够租赁得起劳务派遣工时,才会考虑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对于本身没有用工需求,或者虽然需要人,但本身用工成本比较低的企业,自然不会对劳务派遣产生需求。
劳务服务外包就是企业把人事管理的部分或全部工作外包给一个服务机构来完成,对于企业而言,这种很省心的人事管理方法就叫做外包劳务。
劳务外包如何操作:
1、需要外包事务的企业向劳务外包公司咨询业务,了解双方的意向,确认彼此的资质,交换各自公司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说明相关事宜。
2、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对实际工作环境各个工作岗位进行了解和实地考察。
3、我们会根据了解发包方所掌握的情况和用工单位的要求,制定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劳务外包方案》,提交给用工企业审核。
4、如果发包方对于方案有疑问,我们双方对方案进行洽谈,并在合法用工的前提下进行修改方案。
5、肯定方案没有问题后,双方签订《劳务外包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
6、签订合同后我们严格执行合同的相关条款及各项规定,为用工单位提供服务。